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部省共建厦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探索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及助力两岸融合与乡村振兴实践路径,7月26日,两岸职教专家共聚鹭岛,围绕“两岸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与乡村振兴”主题进行研讨,为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成果及经验。这也是厦门市第十四届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活动之一。
本次研讨会的指导单位是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厦门市社会科学院,由厦门市教育局主办,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市教育学会承办,我校主办的《学知报》、《两岸终身教育》《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提供学术支持。
出席研讨会的领导有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洪军,厦门市文联原党组书记毛振亚,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市教育学会会长林佳添,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开放大学校长兼厦门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唐宁,厦门市社科联原秘书长魏志坚,厦门市教育局高教职教处处长陈哲新,厦门市教育局国合处处长徐菁,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许柏晖,台湾首府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郭添财、海峡两岸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朱朝枝应邀作主题报告,我市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教育院校、校企合作代表企业相关领导及我校云顶职教名师培育对象、数字乡村产业学院代表参会。
唐宁代表我校和厦门市教育学会致辞,衷心感谢厦门市教育局和厦门市社科联委托我校与厦门市教育学会共同承办此次研讨会,同时向莅临的领导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办学基本情况和办学特色,着重阐述了学校与台湾职业院校融合发展、以及数字乡村产业学院的成立与运行情况,并表示学校将努力为厦门职教高地建设助力两岸融合和乡村振兴作积极贡献。
洪军在致辞中介绍说,厦门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第一站”,在开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上,时间早、形式丰富、领域广泛,两岸青少年夏令营、技能竞赛、师生互访、学术研讨开展频繁,为实现两岸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两岸知名的学者专家共同为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把脉问诊”,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宝贵的经验介绍,为两岸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中职业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务带来全新的观察和视野。他希望在厦各高校要充分利用研讨会的契机,加强对两岸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认识,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助力打造两岸职业教育开放窗口,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迈进。
唐宁向郭添财、朱朝枝两位教授颁发聘书,聘请郭添财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客座教授、职业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聘请朱朝枝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数字乡村产业学院专家顾问。
在主题为《职业教育数位化与两岸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报告中,郭添财介绍了台湾职业教育政策以及少子化给当地职教带来的冲击,分享了职业教育为台湾早期经济建设提供技术人才支撑以及改变贫困家庭命运,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经验。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少子化现象,台湾职业院校面临整并、转型和退场的压力。郭添财还详细介绍了台湾职业教育通过数字化改造在学生学习成效、教师教研能力、校务决策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朱朝枝在《乡村数字化与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报告中介绍了乡村数字化的发展阶段与维度,数字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创新和两岸乡村融合发展实践,分享了福建省通过引导台农台企采取资金入股、技术合作、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等方式来闽创新创业,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的典型案例。朱朝枝还提出了推进两岸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两岸乡村数字人才交流互动、完善两岸乡村数字化服务体系、搭建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平台等数字时代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策略。
当天下午还举办了两场专家沙龙。在“两岸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沙龙上,郭添财与我校云顶职教名师培育对象、产教融合促进处、职业教育研究院及企业代表就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职业教育如何因应少子化趋势提前进行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数字乡村发展的未来趋势”沙龙上,朱朝枝与我校数字乡村产业学院教师代表热烈交流,结合厦门“三农”特点,提出“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建议,并鼓励我校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从乡村电商、文创旅游、支持学生入村创业等方面更好服务厦门乡村振兴,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的经济效益。
与会领导嘉宾还参观了我校的闽南非遗文化传习基地、腾讯云工坊、物联网实训基地。

厦门市教育局洪军副局长致辞

学校向郭添财、朱朝枝颁发聘书

郭添财作主题报告

朱朝枝作主题报告


与会嘉宾参观实训基地
文、图/职业教育研究院、发展规划与质量保障办、产教融合促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