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学院首页 > 焦点新闻 > 正文
拼“博”追求卓越 奋斗成就梦想——我校人工智能学院举办“佳绩庆中秋 献礼二十大”系列活动
发布部门:人工智能学院    发布时间:2022-09-10打印

中秋博饼,是源于厦门,盛行于闽南及台湾部分地区,深受民众喜爱的民俗文化活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农历八月,厦门的大街小巷回荡着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一秀、二举、四进、三红、对堂、状元,博出了节日的喜庆,博出了心中的期许,博出了生活的好彩头。

在这个中秋佳节,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师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用拼“博”追求卓越,以奋斗成就梦想,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做“响当当”的城院人。

秀比成绩亮点多

在城院“大爱”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人工智能学院学子努力拼搏,苦练本领,各展所长,在不同赛道取得了累累硕果。近日,同学们纷纷秀出了自己在校期间收获的成长,亮点纷呈。有的秀出了技能大赛、双创大赛的奖杯、有的秀出了一大摞的各类奖状、有的秀出了各项体育赛事的奖牌,还有的秀出了整齐干净的宿舍、叠成豆腐块的被子,以及通过积极健身练出来的一身肌肉。

秀比成绩亮点多

举旗明志心向党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新时代大学生能否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能否怀有“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永远跟党走,决定着他们日后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院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结合近期学习《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习近平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习近平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的回信等,交流思想,分享心得;各专业开展集体备课,提高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引导老师们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政治理论学习

同学们在专业课程润物细无声的思政元素的浸润中、在“我家乡的变化”、“身边的抗疫故事”、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中感悟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感悟新思想的伟力,在知、情、意、行上进一步得到了统一,更加坚定了个人的使命担当。

寻访红色印记

进究真知唯实践

实践,在职业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学院通过四个“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能工巧匠进课堂:学院把长期从事企业一线工作,了解最新生产技术、管理手段的能工巧匠请进课堂,参与团队教学,激发了专业教学活力,提高了学生专业素养。

能工巧匠进课堂

志愿服务进社区:家电义务维修队多年来利用专业技能服务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志愿服务进社区

科技助农进乡村:物联网专业同学深入莆田市金海湾水产养殖基地,开展信息化赋能“智慧水产”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探究通过对传统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化赋能,进行智慧水产养殖;运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监测、调整和控制循环的的水质参数,应对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危害养殖生物的病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管理,控制养殖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科技助农进乡村

感知就业进企业:通过走访企业,同学们真实感受到了企业的工作环境、氛围和文化,体验到了行业的工作压力和强度,进而更加珍惜自己在校内的学习时间和实训机会,为日后好就业、就好业打好基础。

感知就业进企业

红色基因我传承

学院深入打造“学习党史守初心,百年逐梦正当时”党史学习教育品牌,以“三融三促”为抓手,在师生中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

融炼育人形式,促进学习教育吸引力提升。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除了常规的党课、班团课、讲座、读书会、交流会、观影、征文、朗诵等形式,学院借助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设计了一批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党史主题户外活动、党史知识竞赛、党史小品演绎、“我想对党说”微视频拍摄、红色印记寻访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互动感,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热起来。

参访红色基地

融汇红色资源,促进学习教育感染力提升。学院深入挖掘师生中的红色资源,探访红色教育基地,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亲和力、贴近感和感染力。退役复学的戍边战士翁龙腾同学讲述自己在艰苦地区为祖国戍边的亲身经历,回忆高原边境上艰苦卓绝而又激情燃烧的军旅生活,讲述戍边英雄们用血肉之躯,击退来犯之敌,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动人事迹。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特殊感染力的影响下,同学们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的热情空前高涨,近几年来,学院应征入伍学生占到学校总数近四成,爱国主义教育转化为同学们参军报国的实际行动。

翁龙腾讲述戍边经历

融合专业教学,促进学习教育影响力提升。教师结合“三全育人”、“三教改革”、“课程思政”,在创新课堂形式、改进方式方法、彰显深度精度上下功夫,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科专业教学之中。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教学成果。

党史学习与专业融合作品

对话课堂角色换

为了更好地激发同学们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们优化学习流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尝试角色“翻转”,建立互为主体的对话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好地成为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的场所。

对话课堂

状元标杆学赶超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人工智能学院,也涌现出一批一批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的学子。电信专业11届毕业生魏林海,于2014年创业,2015年被评为福建省双创之星;电信专业16届毕业生蔡灿贤,于2018年获得了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云计算19级俞碧雯,参军期间荣立三等功,退役复学后年年一等奖学金,获得国家奖学金,现专升本就读于厦门理工学院;光电20级翁龙腾,于202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通过多渠道宣传,立标杆见贤思齐,激发学生树榜样比学赶超。

先进典型宣传

传统文化的积极元素与新时代学生教育培养相融合,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教书育人的形式和内涵。

文/张敏姝 图/人工智能学院

上一条:坚定信念立德树人 争做“四有”好老师 --赵龙省长教师节前夕看望慰问我校教师
下一条:我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