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工党支部(以下简称“党支部”)由具体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职能部门学生工作处和校团委的党员组成,目前共有党员19名。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思政教育作为生命线贯穿于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大熔炉”作用,聚力师生党员“双培”工作,探索创新“三园合一,党建有young”品牌。
党支部创新“4321”党建新模式,即发挥4个功能(党建引领、思政创新、文化陶冶、共建共治),营造3个环境(精神家园、文明学园、生活乐园),实施2个抓手(打造多元治理新机制、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聚焦立德树人这1个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充分发扬师生党员勇于吃苦、敢于斗争的精神;充分发展朋辈互助、人人出彩的成长通道,使学生社区真正成为师生党员党性锻炼、教学相长的立体式育人空间。如下图所示:

聚焦学生社区“4321”建设新模式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师生“双培”主干线
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党建工作在学生社区治理中的“红色引擎”作用。出台《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生社区兼合式党总支建设实施方案》,构建“学生社区兼合式党总支——兼合式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先锋岗”四级党建格局,实施“五个一”项目化工作法,即撰写一份党性锻炼计划,承担一项社区治理的工作任务,帮扶挂钩一个后进宿舍或同学,做好一周义务劳动,形成一份锻炼成果总结。党员既锤炼党性修养,又发挥朋辈带动作用,以先进带后进,把学生社区打造成学生党建的大熔炉。“五个一”项目已成为学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重要考核维度。截至2023年6月,全校972名入党积极分子、287名学生党员在“五个一”项目中得到锻炼。在日常化的学生社区共建共治和一次又一次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历经考验,底色愈加鲜亮。
二是探索思政创新,把握师生“双培”生命线
推进思政教育这条生命线贯通到学生社区,形成学工队伍深入学生社区扎根一线的工作态势。建立党员干部挂钩联系学生和到学生社区教育服务学生的“双报到”制度,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加减法”。一方面,教师党员落实“一线工作法”,深入学生社区开展精细化思政教育,推动主题教育落实落细。另一方面,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通过“四自”(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能力培养、晨点晨练课程化活动、“对标创星”宿舍文明创建等活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组织师生党员开展“鹭江之星”主题党日活动
三是促进教学相长,打造师生“双培”成长线
党支部党员们入驻社区开展谈心谈话、排忧解难、思想引领,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党支部重视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常态化开展沙龙和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党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历水平、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党支部正探索实施依托学生社区建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新途径。
四是注重以文化人,坚守师生“双培”灵魂线
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学生骨干为重点,党支部积极创造条件,降低“舞台高度”,着力打造“五彩校园、四季放歌”的文化育人环境。红色为主色调,贯穿一年四季;春季的绿色代表志愿服务、公益环保;夏季的蓝色代表校本文化;秋季的金色代表大爱教育;冬季的墨色代表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通过将第二课堂搬进学生社区,将校园文化、实践教育的舞台搭在学生社区,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举办“明德讲堂”师生座谈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
五是加强网络思政,拓展师生“双培”新阵线
加快融媒体中心建设,主动占领学生社区网络空间,构建网络思政新格局,形成教师和学生“双培”对象“两群并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课融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堂联动”、线上线下“两线结合”的良好态势。一方面,组织师生党员以学习强国、党建e家平台为抓手,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以“青年大学习”平台为抓手,开展线上理论自学。另一方面,开创“厦小城”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城院特色和典型,创播多档节目;创作多部优秀网络作品,并在央媒及省市级媒体平台刊发,为全方位推动网络育人提供坚实的保障。

组织学生社区师生“共书廉洁沐校园”廉洁月活动
“一站式”学生社区自2019年开始建设以来,成为教师党员成长的新基地和学生党员成才的新阵地。党支部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这一重要平台,有效破解学生社区在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上存在的断点和盲区,打通“三全十育人”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把工作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
一是师生党员在社区“大熔炉”中获成长
师生党员扎根于学生社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执行力,增强战斗力,形成凝聚力,在学生社区“大熔炉”中强信念、炼党性、做贡献。
广大同学在社区治理中感受榜样力量、履行青春担当,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每年有50名学生通过社区的锻炼与培养,发展为学生党员。同时,也涌现出退役戍边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翁龙腾、全国“最美职校生”刘久龙等先进典型。
党支部教师党员在学生社区立足岗位、强锻炼、长才干。2019年以来,党支部从教师业务骨干中培养和发展了2名教师党员。党支部教师党员成长为业务骨干。党支部书记黄超获评2022年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党支部宣传委员潘永贺获评2019年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党支部党员陈小明获评2020年厦门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党支部党员许婷婷获评2022年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个人。
二是党建引领带动学生社区建设见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双培”驱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其中,阶段性调研报告《党建引领“五线”交响,创新学生社区治理“4321”模式——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探索创建学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研究报告》入选2020年厦门市党建重点课题调研优秀成果汇编。2022年5月学校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自2022年起“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连续两年被列入学校重点工作。2023年,党支部 “三园合一、党建有young”党建品牌入选学校重点建设首批“三领”党建品牌培育项目,实现党支部党建品牌创建与师生党员“双培”工作同频共振。
三是党建成效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作贡献
党支部立足学生社区党建,在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组织育人等方面成效突出。2022年,党支部所辖的校团委荣获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学生工作处抓住重要育人载体“晨点晨练课程化活动”,充分发挥由退役军人学生组建的作用,结合开展富有特色的国防教育,2018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广大同学在学生社区共建共治过程中锤炼了硬核软实力,成为学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基础,2020、2022年学校连续荣获“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单位”。这些工作成效为学校2022年顺利通过福建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验收作出积极贡献。
原文链接: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388/2888245.html?isShare=true&advColumn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