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非遗传承人走进高校表演,让更多学子爱上闽南传统文化。昨天上午,民间文艺进校园——闽南非遗“四进”活动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南校区)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是厦门城市职业学院2024年“职教周”开场活动,通过为在校师生带来一场充满闽南文化特色的民间文艺演出,让大家了解和欣赏闽南民间文艺。
活动由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海西晨报社、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闽南文化与民间艺术传习基地承办。
多位文艺界“大咖”参演
本次活动邀请了多位厦门文艺界“大咖”参演。活动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厦门市闽南文化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黄念旭主持。国家一级演员、高甲戏非遗传承人陈炳聪,国家二级演员、高甲戏非遗传承人骆景忠,厦门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市南乐研究会会长张国雄等分别带来了高甲戏《相亲》、南音《风打梨》等节目,为师生献上高水平的演出。
乐器重奏《上春山》、琵琶独奏《赤焰之恋》、木偶表演、箜篌演奏《赐梦》、新筝与钢琴协奏《霸王别姬》……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在场的师生看得津津有味。除了具有闽南文化元素的节目之外,本次演出还邀请知名演员张大刚带来“川剧变脸”。只见他走到观众席与师生互动,一次次神奇的变脸,引发全场观众阵阵喝彩。
“今天的活动很精彩,演员们的演出水平很高!让我们领略了闽南文化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一名学生观看表演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校媒携手传播闽南文化
近年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开展课程教学实践,引进民间艺术大师,建立“闽南文化与民间艺术传习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闽南地方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去年以来,该校联合海西晨报,共同开启闽南非遗“四进”系列活动、开设“闽南非遗印象”融媒体专栏等,全方位、多角度深度挖掘闽南非遗背后的故事,充分讲好本土文化的“好故事”,传播闽南文化的“好声音”。
截至目前,“闽南非遗印象”融媒体专栏已刊发近10期闽南非遗项目的深度报道。每期专栏通过“新华社”App、学习强国、《海西晨报》、今日头条等多个平台发布,平均每期阅读量达到近百万人次,不仅提升了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该校闽南文化与民间艺术传习基地的影响力,也更好地服务该校影视动画学院动漫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的发展。
主办方表示,举办此次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做好2024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相关工作,进一步营造关心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展示学校特色办校成果,助力闽南文化在青年学子中持续传播和推广。
相关新闻
15名学生担任 “非遗体验官”
在昨天的活动现场,15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学生担任首批“非遗体验官”,并获颁荣誉证书。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校专业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能力,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联合海西晨报组建了“闽南非遗印象采访团”,每期选择多名优秀学生参与采访,并担任“非遗体验官”,深入体验非遗制作技艺,撰写采访心得。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动漫22A班学生陈晓婉是首批“非遗体验官”之一。她曾跟随本报记者参与同安锡雕等非遗项目相关采访。她表示,很珍惜“非遗体验官”这一荣誉,接下来她会用心学习采访、写作,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水平。
原文链接:http://news.sunnews.cn/dzb/hxcb/html/2024-05/09/content_82128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