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地市的优秀做法、下一步重点推行举措、分类中的难点与攻关方法……昨日起,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知识培训班正式开课。培训班由市垃分办联合厦门市城市职业学院共同开展,为期3天,参加学习的群体包括市、区两级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体成员,全市各街(镇)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等。 文/图 记者 沈淑婷
凝聚共识
面对群众疑问不回避 主动作为破解难题
近日,住建部通报了今年第一季度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我市连续20个季度蝉联“第一名、第一档”。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各单位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与辛勤付出。市环卫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培训旨在凝聚各方共识、共同探寻垃圾分类创新对策,从而进一步巩固我市垃圾分类工作成果。
据了解,本次培训分3场进行,内容根据每场受众不同而有所侧重,主要分为专家授课及现场教学两大部分。
昨天上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宋薇从“正确认识垃圾分类评估工作”“把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重点任务”等多方面进行授课。她说,垃圾分类是各项工作中唯一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事情,面对群众的疑问不要回避,要积极争取群众的支持理解,主动作为破解难题、积极探索。
结合实际
考核评估更加科学 环卫中心将积极培训
本次授课不仅干货满满,且密切结合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实际情况。市环卫中心垃圾分类讲师王虹艳介绍了我市今年和下一步的垃圾工作重点,并细致梳理了考评的重点和变化。她说:“今年来,我们已经将各区低值可回收物的收运纳入考评。下一步,市垃分办将进一步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及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
王虹艳说,今年7月以来,在市垃分办指导下,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垃圾分类成效已陆续开展系统化考评,充分调动各行各业在垃圾分类中的力量,也使得考核评估更加科学。
“如果需要支持,各行业主管部门也可以与我们密切联动,市环卫中心将积极配合进行考评培训方面的工作。”她说。
分享经验
与街道挂钩结对 针对性开展指导
当天下午,各参训单位走进了位于海沧的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垃圾分类专管员吕骁祺说,希望通过本次培训,系统学习其他地市垃圾分类的经验做法,并将经验带回单位。他说:“这次我先到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探探路,接下来希望我们单位的其他同事能一起来,更深入了解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再利用价值和意义。”
本次培训结束后,市市政园林局、市环卫中心将派出工作人员与全市45个街道挂钩结对,为分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把脉开方。“帮扶将根据考评结果针对性开展,同步进行最新的政策法规宣讲,并会在第一时间提供垃圾分类最新最前沿的相关资讯。”市环卫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市市政园林局、市环卫中心也将派驻垃圾分类工作组至同安驻点办公。
原文链接:https://epaper.xmnn.cn/xmwb/20230830/202308/t20230830_5575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