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6日,由厦门市教育局主办,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市教育学会承办两岸(厦门)职业教育·数字乡村振兴研讨会在厦门举办,来自海峡两岸职教专家共聚鹭岛,共同围绕“两岸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与乡村振兴”主题进行研讨。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开放大学校长兼厦门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唐宁代表该校和厦门市教育学会致辞。他向与会者介绍了学校办学基本情况和办学特色,着重阐述了学校与台湾职业院校融合发展,以及数字乡村产业学院的成立与运行情况,并表示学校将努力为厦门职教高地建设助力两岸融合和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洪军在致辞中表示,厦门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第一站”,在开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上,时间早、形式丰富、领域广泛,两岸青少年夏令营、技能竞赛、师生互访、学术研讨开展频繁,为实现两岸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两岸学者专家共同为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把脉问诊”,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宝贵的经验介绍,为两岸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中职业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务带来全新的观察和视野。他希望在厦各高校要充分利用研讨会的契机,加强对两岸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认识,促进厦门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助力打造两岸职业教育开放窗口,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迈进。
在当天的论坛上,唐宁向来自台湾的郭添财、朱朝枝两位教授颁发聘书,聘请郭添财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客座教授、职业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聘请朱朝枝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数字乡村产业学院专家顾问。
随后,在题为《职业教育数位化与两岸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报告中,郭添财介绍了台湾职业教育政策以及少子化给当地职教带来的冲击,分享了职业教育为台湾早期经济建设提供技术人才支撑以及改变贫困家庭命运,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经验。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少子化现象,台湾职业院校面临整并、转型和退场的压力。郭添财还详细介绍了台湾职业教育通过数字化改造在学生学习成效、教师教研能力、校务决策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朱朝枝在《乡村数字化与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报告中介绍了乡村数字化的发展阶段与维度,数字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创新和两岸乡村融合发展实践,分享了福建省通过引导台农台企采取资金入股、技术合作、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等方式来闽创新创业,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的典型案例。朱朝枝还提出了推进两岸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两岸乡村数字人才交流互动、完善两岸乡村数字化服务体系、搭建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平台等数字时代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策略。
当天下午还举办了两场专家沙龙。郭添财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云顶职教名师培育对象、产教融合促进处、职业教育研究院及企业代表就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职业教育如何因应少子化趋势提前进行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数字乡村发展的未来趋势”沙龙上,朱朝枝与该校数字乡村产业学院教师代表热烈交流,结合厦门“三农”特点,提出“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建议,并鼓励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从乡村电商、文创旅游、支持学生入村创业等方面更好服务厦门乡村振兴,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的经济效益。
论坛结束后,与会领导嘉宾还参观了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闽南非遗文化传习基地、腾讯云工坊、物联网实训基地。
原文链接:http://fj.people.com.cn/n2/2023/0731/c181466-4051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