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媒体城院 > 正文
厦门日报:这所高校的学生修得了飞机开得了地铁
发布部门: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12-29打印

来源:厦门日报 2017-12-29

  城市学院的学生在地铁操作教室中练习基本操作。(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南校区鸟瞰。(厦门城院 供图)

  南校区一角。(厦门城院 供图)

  学生观赏茶道表演。(厦门城院 供图)

  企业家和学生一起晨跑。(厦门城院 供图)

  学校签约27位客座教授。(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学校学生与合作单位同台表演。(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驾驶舱内,操作与按键都与真实的地铁控制室相同。(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李珊)“地铁”开进了学校;校园里的银行从行长到员工都是学生……距离2018年还有四天时间,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亮出一份卓尔不群的2017年校企合作成绩单。

  本周三,这所高校举行校企合作委员会2017年年会,在公布成绩单的同时,又一批企业加入合作办学队伍。截至目前,合作企业已近三十家,其中有海翼集团、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建发旅游集团、厦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等。

  今天,我们为您介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如何找准城市和企业的“痛点”,培养“走出校门,就能走上岗位”的社会急需型学生。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简称“厦门城院”)虽然很低调,但几乎没有人敢轻视。这并非因为它的地点——厦门城院位于前埔附近,现在像这样位于岛内繁华地带的大学,已经不多了。这所大学的价值在于,通过设立产业需求的专业,培养产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它已经变得让城市越来越离不开它了。

  这所大学现在是“上管天,下管地”,不仅可以教学生修飞机,还可以教他们开地铁。

  地铁模拟驾驶舱1:1仿真制造

  厦门地铁1号线即将在本月31日开通,鲜为人知的是,厦门城院的“地铁”已经开了好长一段时间——这所高校的一幢大楼里,藏着一个地铁综合运营培训系统,它的模拟驾驶舱,是按照1号线地铁的驾驶舱,以1∶1的比例进行制造,里面所有的操作按钮、开关以及信号指示灯都和它完全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城院是全国第一所拥有“地铁综合运营仿真培训系统”的高职院校。

  蔡荣辉是厦门城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周三,他坐在“地铁综合运营仿真培训系统”的全功能列车驾驶仿真器,也就是俗称的地铁模拟驾驶舱里,像一位熟练的司机那样,做着开车前的准备。厦门城院新成立的轨道交通学院副院长黄丹辉站在他身旁进行指导。

  驾驶舱大约只有两三平方米那么大,蔡荣辉起身按下墙上的一个按钮,这个操作称为“激活列车”,然后他坐回座位,开始按操纵台上的“受电弓升”等几个按钮。所有的这些,和真正的地铁司机在开车前所需要进行的操作是一模一样的。

  这时,对讲机里传来一声问询,“可以动了吧?”是的,这个系统还包括模拟的调度室。

  话音刚落,地铁开动了,眼前的屏幕以及声旁的声音,都让驾驶舱里的人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列正在行驶的地铁里一般。这一模拟驾驶舱实现了视觉、听觉、动感、操纵力度感等方面的高度仿真,使人真假难辨。

  黄丹辉说,厦门地铁一号线试运行后,这个模拟驾驶舱也将调试出地铁1号线的路线实景,集美学村站到高崎站之间地上跨海段的无敌海景,也将被逼真复制过来。

  这时,操纵台发出警报声,显示司机超速了。蔡荣辉说,模拟驾驶舱还会模拟多种意外情况发生,譬如说模拟大风大雨、有人卧轨、火灾等特殊情况,来考验驾驶者的应对能力。

  厦门地铁17名司机来自“地铁班”

  城院大楼里的驾驶舱模拟的是地铁1号线从岩内开往镇海路的路线,不过,对于厦门城院而言,这辆“地铁”开往的是校企合作的春天——它是这所高校校企合作的一个成功案例。

  人们总是抱怨,当今的大学教育永远落后社会半拍。事实上,在地铁人才培养方面,厦门城院抓住机遇,可以说是赶了个“早集”。2013年,学校和厦门轨道交通集团签署招收厦门第一个地铁订单班。

  “赶早集”的结果是,现在厦门地铁有17名司机来自于厦门城院今年毕业的第一届“地铁班”,还有38名“地姐、地哥”来自厦门城院和厦门轨道交通集团共同开设的航空服务专业(站务方向)。

  厦门城院和厦门轨道交通集团联合在学校建设“轨道交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添置“地铁综合运营培训系统”,这套设备价值1500万元,由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投资添置。这个中心也是轨道交通集团员工培训基地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今后要上岗的地铁司机得到这个模拟驾驶舱进行实训。

  校园里将建地铁科普教育公园

  很快,地铁站台也会修进校园里——厦门城院的校园里还将建设地铁运营模拟车站。校方昨日介绍,学校将以模拟车站为主体,在校园里建设国家AAA级旅游级别的地铁科普教育公园,讲授地铁科技和乘车安全知识,面向市民开放。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蒋先立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学校也正是通过“育人为本,跨界融合,服务需求,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在实践中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

  【延伸阅读】

  成立厦门轨道交通职教联盟

  周三,厦门轨道交通职教联盟成立,它由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牵头组织,联合了省内外和轨道交通有关的单位。

  目前,职教联盟有九家单位,除了厦门城院,还包括厦门火车站、厦门南洋学院、集美工业学校、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厦门信息学校、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据介绍,联盟将“抱团”办学,针对城市轨道所需的不同层次人才类型,进行学历教育和员工培训。

  建行E银行在厦门城院开工

  前日,建行E银行在厦门城院开工,这家校内银行可不一般——今后,从“行长”到工作人员,将全部由厦门城院在校大学生来担任。

  这是建行在福建高校设立的首家校园e银行。这家e银行是真的自助银行,不仅可以办理存取款、转账、查询等传统金融业务,还可以办理银行卡开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的业务。

  厦门城院财经系主任陈胜利说,学生们将负责银行的日常运作,但是,他们不会接触到钱。他认为,这有助于学生们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也有助于学生在学校就能学到今后在工作岗位所需要具备的技能,真正让学生做到“走出校门,就能走上工作岗位”。

  正是这种课堂与工作岗位打通的教学模式,让厦门城院的学生“强技”。在今年十二月举行的2018年度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银行业务综合技能赛项中,城市职业学院代表队再度蝉联团体第一名。

  去年,厦门城院银行业务综合技能代表队还闯入国赛,获得了团体二等奖,是福建省高职院校获得的最好成绩。

  共建公交检修订单班

  厦门城院今年秋季刚入学的23名学生,已经是“工作人”了。周三,厦门城市学院和厦门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合作共建2017级公交检修班,三年后,检修班的学生经过考核,基本上能进入公交公司工作。

  厦门城院机械系副主任马进中说,这就意味着他们刚进大学校门,就已经找到工作了。这个公交检修班是公交集团委托厦门城院招收的订单班,主要培养新能源汽车检修人才。他介绍说,订单班开什么课是公交集团和学校共同商量的,前者会根据岗位需要,建议学校开设一些课程。他举例说,原本学校的课程表里,是没有安排“电池”章节的,但是企业认为“电池”这门课一定要上。

  厦门城院院长唐宁认为,这样的校企合作,相当于把企业的岗位培训前置,融入教学中,为企业节约员工培训的时间和成本,为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

  成立咪咕动漫创意基地

  周三,厦门城院与中国移动福建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正式签约,联合成立咪咕动漫数字媒体文化创意基地,联合搭建和运营基于咪咕圈圈App的线上传播平台、数字内容生产与运营等。

  咪咕文化整合了中国移动五大内容型增值业务基地,分别是视频、阅读、音乐、游戏以及动漫。

  中国移动厦门分公司副总经理张鸣华认为,这类校企合作平台,将推进通信行业与教育行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我市教育行业信息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共建移动互联网新型文化娱乐产业生态。

  【办学理念】

  因城而生

  为市则活

  无论是开进校园的“地铁”,还是银行,都源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办学理念“因城而生,为市则活”。

  厦门城院院长唐宁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学只有融入城市发展的大业,学校发展才能找到生机和活力。

  他认为,这一办学思路能使得三方尽开颜。对于城市来说,学校培养了它急需的人才;对于学校来说,能让培养出的毕业生更好地就业;而对于学生来说,好处是毋庸置疑的。

  在这一办学思路下,城市学院开设的专业,都努力针对厦门城市发展的需求来设置。

  “因城而生,为市则活”不仅强调专业对口,还强调学校的教育要使得学生走出校门,就能走上岗位。

  厦门城院认为,这就意味着大学要为学生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课程。譬如说,学校推动老师和企业工程师协同起来,组建“双师型”团队,以此来支撑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课程开发上,要将学校、企业、政府等资源整合进来,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良性互动,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多、好吃、有营养”的专业课程服务。

  唐宁说,所谓“教学”,重点在“学”,如果教了半天,学生都没学到,那就白教了。所谓“学习”,不是把知识装到大脑里面,而是“习”得一些可迁移的技能,这样的学习才有成效。

  这也是城市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的目的。蒋先立介绍,学校已和100多家企业和单位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这一委员会的真正作用是,企业可以参与到专业课程的设置中来。蒋先立举例说,对于某一专业,如果企业认为,学校应该开设什么课程,才能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企业需要,他们可以提出意见,甚至参与课程编写。

  不仅是知识,还有职业素养。唐宁举例说,厦门城院大一的学生每周至少三天都要晨跑,这一规定甚至写入厦门城院的招生章程。这就是说,如果你在高考志愿中填报了厦门城院,那就代表你要服从这一校规。

  厦门城院的晨跑,是计入体育课成绩的。这所大学认为,严格的校园管理,才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最终使学生受益。

  唐宁说,通过晨跑,我们试图向企业释放一种信息,厦门城院的学生身体好、有毅力、守纪律。

  “因城而生,为市则活”使得厦门城院的毕业生深受欢迎,据统计,今年80%的毕业生留厦,大大超过同类院校留厦的平均比例。

  媒体链接:http://xxfw.xmnn.cn/zxbb/201712/t20171229_5146704.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上一条:福建日报:因城而生 为市则活——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实践纪实
下一条:厦视新闻报道我校轨道交通学院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