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2017-10-14
新华网福州10月14日电(蒋巧玲)“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要有效地激励老师和工程师协同为学生提供‘足够多、好吃、有营养’的专业课程服务。”14日,在第四届海峡两岸应用技术类大学校长论坛分论坛上,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校长唐宁提出,要持续推进校企合作,为培养具备专业核心能力的人才提供有效支撑。
唐宁认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要做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因此,应用型职业院校要既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也要建立专业课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以此实现有效益的人才培养机制。
“教学教学,重在学,教了半天学生都没学到,白教了。学习学习,不是把知识装到大脑里面,而是习得一些可迁移的技能,这样的学习才有成效。”唐宁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推动学校老师和企业工程师协同起来,组建“双师型”团队,以此来支撑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课程开发上,他认为,单个学校和单个企业合作开发出来的课程并不科学全面,要将学校、企业、政府等资源整合进来,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良性互动,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多、好吃、有营养”的专业课程服务。
为保证专业课程的实施,建立一套质量保障机制也尤为重要。唐宁认为,质量保障机制要思考多个问题,比如,老师的动力在哪里,怎么吸引企业工程师参与,学生最需要哪一些核心能力等等,在这些思考的基础上,再去探索内部和外部机制的建立。唐宁介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不仅建立了遴选各个环节质量保障委员会、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课程实施成效反馈机制,还建立了参与各方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的保障制度等。
媒体链接:http://www.fj.xinhuanet.com/yuanchuang/2017-10/14/c_1121803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