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至25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赓续非遗脉 乡村振‘艺’兴”社会实践队前往漳州市云霄县,开启了一场关于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深度探索与实践。
启程向东渠,领悟奋斗精神
实践之旅的首站向东渠事迹展示馆。向东渠是云霄、东山两县共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跨越85.7公里,劈开24座山头,历经半个世纪仍发挥巨大作用,被誉为“江南红旗渠”。实践队员深刻学习了先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
探索畲族村,共绘研学线
实践队随后走进坡兜畲族村,踏上茶马古道,走进村里的杨桃园,来到了古老的围楼中兴楼,参观了畲族文化馆,了解了畲族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等,加深了对畲族文化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识与理解。实践队同时为坡兜畲族村设计了一条融合了畲族文化的精髓与当地的自然风光的研学路线,也收到村民们的浓浓谢意。
四十瑰宝,云霄地标新体验
云霄地标馆汇聚了云霄县40种地标产品,地标馆负责人、开漳印象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汤锦璋提出的“不标准才是最标准”的理念,让队员们耳目一新。通过访谈地标馆代言人郑晓璐女士,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源自人们对产品质量及其精神内涵的“工匠精神”不懈追求。
勇攀将军山,学挺膺担当
队员们来到位于云霄县城西侧的将军山,将军山古名云霄山,是开漳文化的辉煌历程和民族精神传承的见证。“虎”“祖国统一战士心愿”等红色的摩崖石刻表达了人民盼望统一的心愿,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
探寻非遗信俗,深化闽台情缘
实践之旅的最后一站,队员们探访了大夫家庙的励学精神、同仁社开漳圣王庙的历史底蕴和威惠庙所承载的闽台文化交流重任,加深了队员们对闽南文化的了解,深化了对两岸同根同源的体悟,更加坚定了祖国统一大业的信念信心。

实践队员与坡兜村书记合影

实践队员在向东渠纪念馆采访管理员

云霄地标馆引导员讲解非遗工艺制作流程
文、图/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赓续非遗脉 乡村振‘艺’兴”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