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学院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乡见美瓷 推普逐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德化
发布部门: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4-07-27打印

我校健心读书社组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乡见美瓷,推普逐梦”乡村振兴促进团于7月5日-7日走进世界陶瓷之都——德化县,深入乡村一线,发挥知识和技能特长,助力发展乡村陶瓷产业,推广普通话,提升乡风文明,共圆乡村振兴梦。

创新教学普通话趣味书写规范字

7月5日下午,实践队顶着酷暑到德化剌桐红幼儿园推广普通话。实践队发挥朗诵和书写专长,宣传普通话的优美魅力,弘扬“普通话从娃娃抓起”的理念。通过抓拼音、趣味笔画和朗诵串烧等项目,激发小朋友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在“长大后你的梦想是什么?”互动环节中,小朋友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梦想,现场氛围热烈。实践队还通过创意书法教学,引导小朋友观察基础笔画的“形状”,并关联生活中的事物,体验书写小技巧,同时讲解汉字的起源和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民族自豪感根植于幼儿心中。

民间艺人分享:瓷无止境

7月6日上午,实践队参访民间艺人赖诗宪。赖师傅带大家参观陶瓷的制作流程,并讲述创作陶瓷、经营陶瓷业的经历。针对实践队提出的“从美学角度,怎样将传统和现代审美相结合?”,他回答道:定期向美术老师讨教,多参观美术馆,创作时不仅要精准把握产品的形象,产品的“神态”更是点睛之笔,重中之重。实践队还从新媒体的角度与赖师傅进行探讨“提高销售产量和扩大市场”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会说话”的陶瓷:诉说千年古瓷的美与沧桑

7月6日下午,实践队前往德化陶瓷博物馆,为中国拥有如此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遗产赞叹不已!实践队成员江龙轩(财经商贸学院金管23B班)现场践行宣讲“陶瓷博物馆如何促进乡村振兴蓬勃发展”,强调了陶瓷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晚上,实践队来到陶瓷金街和万达商场等人流密集地方,分发普通话宣传材料并进行问卷调查。虽然过程中遭遇了不少挑战,但他们越挫越勇,最终收获满满。

实践队到传统、人文和生态古村—高阳村,探寻德化海丝物源地,体悟千年古瓷村的美与沧桑。在高阳村陈书记的帮助下,实践队一行还慰问村内留守老人,了解他们的普通话水平,感受到了老一辈们的艰辛和付出,感叹“千年古瓷,万千苦慈”!

学习匠心精神体悟匠人匠魂

为了探寻德化陶瓷产业人才底蕴,实践队参访了德化职业技术学校。参观陶瓷大师工作室,聆听他们的创作历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队来到福建匠廷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亲自体验雕塑和拉坯手作。在师傅的耐心指导下,拉坯、雕塑等手工作品逐一现形,他们表示“看似简单的工艺,实际上是这么的困难”,再次深刻地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内涵:俯下身,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国家的未来需要工匠精神,更需要无数“匠人”

“乡见美瓷,推普逐梦”——乡村振兴促进团三天两晚的下乡时光完美落幕。队员们走进乡土深处,深入群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满满的回忆。期待他们再次扬帆起航,共续乡村振兴的梦想!

实践队成员与德化刺桐红幼儿园部分师生合影留念

推普创意教学

和民间艺人交流、合影

团队参观德化陶瓷博物馆并聆听成员宣讲

团队进行普通话普及情况的问卷调查

团队在高阳村慰问老人、宣传推广普通话

团队与德化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交流学习

团队在匠廷院体验陶艺泥塑和拉胚

文/叶老师、陈艺婷、陈旭昀

图/陈欣、池哲徕、蒋程、许琪玮

上一条:智能制造学院暑期“三下乡”:深入践行“两山论”,助力“生态+”乡村振兴
下一条:喜报:我校成功入选福建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