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校美育沃土,11月28日至12月7日,我校举办首届“云顶美育”系列讲座,讲座围绕传统与审美主题,共4场。
11月28日晚,首场讲座由我校副校长吴松青副教授主讲。他讲座的题目是《传承弘扬闽南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从闽南和闽南人、闽南人的来龙与去脉、闽南人创造的地域文明、闽南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四个方面,对闽南人创造的灿烂地域文明进行了详细梳理,对闽南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出展望。整个讲座既有宏观的历史画卷,又有精美的局部彩绘,点面结合让观众享受了一次难得的闽南文化洗礼。
11月29日晚,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胡旭教授给师生带来《<红楼梦>的世情与人生》讲座。胡旭教授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是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通过对《红楼梦》中的“护官符”和“好了歌”的分析,他把红楼梦的世情与现实人生对照解读,对人物形象既有基于世俗伦理的“同情之了解”,又有基于审美理想和道德原则的深切针砭,让同学们在对《红楼梦》的艺术分析中获得了人格的净化和审美的熏陶。
12月5日晚,通识学院传统文化教研室章长城博士,带来了《中国宗族制度的嬗变》的讲座。这也是他十五六年来坚持开设全校公选课《中国传统文化十讲》的思考积淀。他从先秦贵族宗族、汉唐士族宗族、宋元官僚宗族、明清平民宗族、近代变异宗族等五个时段来分析中国宗族制度的嬗变,重点从《礼记》和《白虎通义》详细解读大宗和小宗的概念,提纲挈领,一气呵成介绍中国宗族制度的演变,让同学们在中国宗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深切体悟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走向及其隐藏的规律。
12月7日晚,我校退休多年的老教授、全国著名诗论家陈仲义先生带来了本届系列讲座的压轴大戏《人生美学一一“生存的困顿”与“诗意的栖息”》。他的讲座先从人与世界的关系入手建构起理论框架,接着落实到如何面对生存的压力与烦恼,最后提出通过审美最大化的解决方案来解决生存的悖论。陈教授将诗歌理论建构与他本人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直觉、审美提升和高峰体验巧妙结合,鼓励同学们通过经典阅读去获取常态化普泛化的审美体验,创造更多的美学“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每场讲座结束后,同学们都非常热烈地现场提问,老师们也是详尽地进行解答。这种近距离的师生交流和轻松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不啻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因为它打破了所谓老师与学生、专家与大众之间的世俗藩篱,让格式化的生活重新回向审美的自由状态。
本次系列讲座由通识教育学院和校团委共同主办,美育中心和传统文化教研室承办,学生社团传统文化研习社协办。

吴松青副校长讲座

胡旭教授讲座

章长城副教授讲座

陈仲义教授讲座

讲座现场学生提问
文/通识教育学院 章长城 图/传统文化研习社 冉洁、林鹭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