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万家团圆的中秋佳节却被1949年以来登陆闽南的最大台风“莫拉蒂”搅局成了“中秋劫”,一千多名留在学校的学生的安全和生活怎么保障?两天之后的上课、三天之后的迎新还能照常进行吗?城院所有的教职员工紧急动员起来,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一切为了学生!
9月14日晚上9点15分开始,学校后勤维修组开始陆续收到学生宿舍停电、地下车库二次供水水管破裂等保修电话。随着莫拉蒂台风的逐步逼近和加倍肆虐,确保位于地下室的学校中心配电室不受损成了李先斌和苏文海两位老师最艰巨的任务。通过这里,两路进电分配到学校的各处。一旦总配电室出问题,修复时间至少要一个月,学校不仅将遭受重大损失,各项工作也面临停摆。期间,外部供电多次中断,水泵罢工,雨水不断涌向地下室,最紧急时进水离机房只差一个台阶的高度。他们二人不畏艰险,奋勇抢险,不顾黑夜中的狂风呼啸,雨水倒灌,坚守岗位终于保住了总配电室。抢险中,苏文海不慎扭伤了脚。可是天一亮,风刚停,他们两个立刻巡视了一遍校园,排查水电隐患。
这一夜,对于留校值班的老师们来说,除了担心学生的安危外,对家中亲人的牵挂也让他们揪心。后勤处杜俊玉老师年过七旬的父母守在集美灌口的老宅中。台风带来的雨水倒灌进屋,迅速涨到了一米多高。来不及抢救财产,两位老人只能相互搀扶着逃到二楼避难,在焦虑不安中熬到了天亮。自古忠孝难两全,杜老师只能把内疚深埋心底,全身心地投入防抗台风的工作中。台风过后,他带领后勤处老师及时排除相关安全隐患,烘干、检测相关设备,协调物业公司清理路面,恢复道路通畅,联系灾后抢修机构,筹划校园灾后重建的各项方案。
风雨肆虐的夜晚,如何稳定在校学生的情绪、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考验着辅导员们。台风登陆前后,风雨打在玻璃门窗上发出巨大的响声。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周宇哲负责校外学生宿舍值班工作,他看到住在29楼的同学发了“宿舍的推拉门快掉下来了,吓死了”的朋友圈动态后,立刻和学生确认状况,考虑到29楼楼层高,建议他通过楼梯及时撤离到低楼层的值班室,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当晚,直接感受到“莫拉蒂”巨大破坏力的还有值守校门的保安。他们在门岗玻璃墙面、电动拉闸门、监控室玻璃墙被台风直接掀飞的情况下无一人弃岗而去,顶着生命危险坚守在值班岗位。台风过后保卫处全体工作人员及物业全体工作人员迅速联系监控系统维修人员到学校进行监控维修,及时统计校园内的消防设施设备损坏情况并有重点的进行维修更换,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及时布控警戒并在周围拉上警戒线,在东门岗及北门岗门禁系统及人员进出系统损坏的情况下通过加强人力防范的方法加强人员、车辆进出校园的安全防范工作,确保灾后校内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9月15日上午,在我市公共交通基本瘫痪的情况下,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辅导员、党员黄福利老师自发到达学校查看学校受灾情况,及时走访学生宿舍,查看技术中心办公室以及教学楼,把学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微信视频传达给其他老师。中午,黄老师根据要求召集了电子与信息技术15级(闽台合作)班的包正罡等8名男同学组成2个小分队赶赴南校区统计受损情况,因为这里是新生统一入住的地方。当时风雨交加,连雨伞都无法撑开,前埔南路上遍布倾倒的大树,岩前路一段路积水过膝,行进危险很大。黄老师和同学们手牵手,相互扶持,顺利抵达南校区学生宿舍楼。经过2个半小时,他们巡查完4栋学生宿舍楼供336间学生宿舍,共排查出隐患宿舍共55间,并及时整理上报给学生处和相关部门,为后续的修缮以及9月19日的迎新工作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在校园次生灾害隐患基本排除的前提下,学校要求各部门、各系部负责人组织所属部门教职员工9月17日到校,开展恢复校园教学、管理、后勤保障工作。年近六旬的吴有凯老师身先士卒,带领体育教研部的5名男教师与武警官兵一起清理食堂周边的倒伏树木。他们连手套都来不及戴,赤手空拳地拖开堵在通道上的树枝树干,一口气忙乎了两个多小时,直到道路畅通。
17日下午,根据校党委倡议,党员带头,全体教职员工和在校生带着扫帚、拖把、水桶,对学生宿舍、实训楼、教学楼、图书馆、技术中心等进行了全面的卫生大扫除,确保以整洁、有序的环境开课迎新。
与我们并肩作战的还有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武警福州支队一大队一中队排长张伟和战友们驰援厦门,奋战在救灾抢险的第一线。17日,他们来到我校,熟练地用电钻、锯子、砍刀清理可能掉落的树枝,消除了一个又一个隐患。“好厝边”前埔西社区居委会的志愿者们也加入了校园清理的工作。军装绿,志愿红,成为一道最美的风景。
这两天,已经有新生开始陆续报到。他们目睹了被台风重创后的校园,也见证了老师们一切为了学生,倾心倾力地付出。这堂生动的“大爱教育”将成为他们来到城院后接受的第一课。
(文:办公室 图:信息中心)







